前言
I期临床试验包括耐受性、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试验三个方面,高质量的生物等效试验(BE)从体内验证仿制药是否与原研药具有等同性,其结论则为仿制药申请上市批准提供出重要的依据和支持。领悟国际生物等效性(BE)研究的最新方法和进展,系统掌握BE试验设计、实施流程、注册与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中的相关方法与技巧,提高BE试验的成功率为临床试验参与各方所关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BE I期方面的成就卓越,截止日前,据CDE临床试验公示平台数据显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BE I期的实验数目全国靠前。为保障实验项目顺利开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针对性的从三个角度做好各项保障,首先针对I期临床试验具有风险最小化措施和应急预案,其次在I期临床试验各方面进行质控来保证实验质量,最后对于I期临床试验数据启用完善的系统来管理和统筹。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始建于1906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南大学的附属医院,是我国重要的临床诊疗、医学教育与科技创新中心,以精湛的诊疗技术、卓越的科教实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海内外。医院拥有雄厚的临床诊疗能力,开设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和亚专科111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5个。医院拥有领先的科技创新水平,入选世界研究型医院百强(全球第73位、国内第4位)。
本期《临研家》我们专访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秦群主任,秦主任分享了湘雅医院I期临床研究的发展情况以及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是最早的药理基地之一,80年代开始就有承接临床试验。90年代正式承接I期临床实验,包括I期的病房以及生物检测。2005年正式接受国家局的认证,认证了23个专业以及1个I期临床研究室。2012年和2017年接受国家局的复核。2020年成功备案30个专业并增加五个专业。所以湘雅医院的专业情况是35个专业加一个I期临床试验中心。
风险最小化措施+应急预案应对不良事件
I期临床研究是一个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和安全性的评价,是对新药在人体内的耐受的程度的评价,风险较大,对于受试者来说直接获益较小,甚至没有直接获益。所以新药临床试验要求研究者在临床实验设计的时候有一个风险最小管控措施,以及制定一个切实可靠的应急预案。秦主任强调在做方案时,必须考虑临床前的安全性数据,并对临床前的安全性数据进行回顾和整理,这样才能在方案中制定出风险最小的管控措施,以及切实的应急预案。
秦主任认为在I期临床的试验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药物的不良事件。湘雅医院制定了完善不良事件应对的应急预案,来预防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湘雅医院之前承接过一个脑梗的新药I期临床,当时受试者出现了凝血时间延长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并没有达到异常事件的标准。湘雅医院特别邀请了神经内科专家、血液学专家以及湘雅医院自己的临床药学专家和检验专家同时进行会诊,对患者的凝血事项进行监控,并关注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经过会诊没有风险后,再继续进行试验。
全流程项目质控,分阶段数据管理
秦主任表示,湘雅医院非常重视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I期临床上研究与常规的II期、III期有很大的差别,无论是受试者的入组速度,还是前期的操作都很密集,针对这样的实验特性,湘雅医院将质控分成QC、QA、审核归档各阶段的质控,进行I期临床研究的质量保证。在QC阶段又分为文件质控,对立项资料、伦理资料以及合同等方面资料的准备的质控;患者筛选的质控;数据锁库的质控。
在数据管理方面,I期临床的数据管理与大临床也有差别,医院的系统管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管理,一是受试者的数据管理;二是药物的管理;三是生物样本的管理;四是原始病例和EDC数据管理;五是临床方案电子化数据管理。针对数据管理的信息化的管理是一个全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从立项、伦理、合同、经费、人遗办的项目进行的管理;以及对受试者的数据、生物样本等实操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I期新临床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对于我国临床研究的现状,秦主任认为,在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国家鼓励创新,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第一,资源的不平衡;第二,人员、机构定位以及体系的不完善;第三,研究者的能力有待提高、机构管理人员比较缺乏;第四,受试者入主的量比较少。
从去年到今年可以看到新药I期临床发展的方向是,BE项目在逐渐减少,新药在逐渐增多、药物的安全心态授信、药代动力学以及食物的影响等。关于中国I期新临床研究未来的发展,秦主任认为需要鼓励我们临床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与国外的研究机构和研发人员进行合作来提高我们的临床研究的水平。
结语:
I期临床研究需要关注药物的不良事件,并定制风险最小的管控措施,以及切实的应急预案进行应对。需要各个阶段的质控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需要医院的系统对临床试验的项目以及实操数据进行管理。我们期望我国能自主做创新的新药,开展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试验,并让这种创新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走向全世界。
秦群主任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药师﹑研究生导师,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办主任﹑人类遗传资源办主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NMPA)GCP核查专家组长﹑湖南省药学会第14届理事会理事﹑中国CRC之家湖南分会理事长﹑湖南省药师协会药物研发与应用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药物评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
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参与国家973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1 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等。
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湖南省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国内外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和教材共9本。